### 长城汽车(601633.SH)估值分析
---
#### **一、生意特性分析**
1. **行业与商业模式**
- **行业地位**:长城汽车是中国领先的乘用车制造商,拥有坦克、哈弗、魏牌、欧拉等多品牌矩阵,产品覆盖越野、SUV、新能源等多个细分市场。在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转型中均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。
- **盈利模式**:以整车销售为主,同时布局智能驾驶、电池技术(如蜂巢能源)、海外出口等多元化业务。公司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、成本控制能力以及高端化产品策略提升盈利能力。
- **核心优势**:
- **产品结构优化**:坦克系列销量占比提升至18.7%,单车均价达28.6万元,毛利率24.3%,显著高于代步车型(14.2%)。
- **全球化布局**:海外市场营收占比突破30%,南美/中东市占率分别达5.8%/7.2%。
- **成本控制能力**:单车制造成本4.8万元,比吉利低12%;库存周转天数仅37天(行业平均62天)。
2. **财务健康度**
- **ROIC/ROE**:2024年ROIC为12.43%,ROE为17.2%(2024年报),显示公司具备一定的资本回报能力,但低于行业头部企业(如比亚迪的ROIC约15%)。
- **现金流**:2025年中报显示,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92.15亿元,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-101.09亿元,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-44.81亿元。整体来看,公司现金流较为稳健,但投资支出较大,反映其在新能源、智能化等领域的持续投入。
- **负债情况**:短期借款74.28亿元,长期借款32.09亿元,资产负债率61.1%(2024年数据),低于比亚迪(70.7%),财务杠杆相对可控。
3. **风险点**
- **价格战压力**:2025年Q1财报显示,公司毛利率为17.84%,同比下滑6.63%,净利率为6.86%,同比下滑11.37%。价格战对利润空间形成明显压制。
- **应收账款风险**:2025年中报显示,应收账款85.85亿元,同比上升26.45%,存在坏账计提风险。
- **研发投入压力**:2025年中报显示,研发费用42.39亿元,占营收4.59%,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,但需关注其转化效率。
---
#### **二、估值分析**
1. **当前估值水平**
- **PE(市盈率)**: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,长城汽车当前市值约为1027亿港元(约合860亿元人民币),对应2024年归母净利润63.37亿元,静态PE约为13.3倍。若按2025年预测净利润148.1亿元计算,动态PE约为5.6倍。
- **PB(市净率)**:公司净资产约为1,200亿元(基于2024年数据),当前市值1027亿港元,PB约为0.85倍,处于历史低位。
2. **历史估值对比**
- **传统车企合理区间**:行业普遍认为传统车企估值应为8-12倍PE,长城汽车当前PE已接近或低于该区间下限,具备一定安全边际。
- **新能源车企溢价**:考虑到长城汽车在新能源、智能化、全球化方面的布局,其估值可享受10-20%的溢价。
3. **绝对估值模型**
- **DCF模型**:假设永续增长率0.8%(低于行业平均1.5%),折现率10%,2025年预测净利润148.1亿元,按8-10倍PE计算,合理市值为1185-1481亿港元。当前市值1027亿港元,隐含估值偏低。
- **股息率**:港股股息率约3%,提供下行保护。
4. **安全边际分析**
- **现金流防火墙**:货币资金313亿元+银行授信额度未使用部分,合计约千亿,短期有息负债仅171.32亿元,现金短债比为1.8倍,远超安全阈值(1.2倍)。
- **财务纪律**:资本开支/营收比仅8.2%(行业平均14.5%),表明公司在扩张过程中保持了较高的财务纪律。
---
#### **三、投资逻辑与结论**
1. **防御价值**
- 长城汽车具备较强的现金流覆盖能力,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也能维持基本运营。
- 财务杠杆较低,抗风险能力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2. **进攻期权**
- **新能源转型**:毫末智行、蜂巢能源等子公司在智能驾驶和电池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,未来有望成为增长引擎。
- **全球化扩张**:巴西工厂投产将带来增量,海外收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- **高端化突破**:坦克系列毛利率超行业均值,高端车型逐步打开市场空间。
3. **投资建议**
- **短期策略**:当前估值已处于传统车企合理区间下限,且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,可作为防御型配置。
- **中长期逻辑**:若新能源转型顺利、全球化进程加速,长城汽车有望享受估值修复机会。
- **风险提示**:需警惕价格战对利润的持续压制,以及智能驾驶、电池技术等新业务的商业化落地节奏。
---
#### **四、总结**
长城汽车当前估值已具备较强的吸引力,尤其是在传统车企估值中枢以下,且具备良好的财务安全边际。尽管面临价格战压力,但其在产品结构优化、成本控制、全球化布局等方面的优势仍值得期待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长城汽车既是一个“能活下去的生意”,也是一只“可能打开估值空间”的标的。
**操作建议**:在当前估值水平下,可适当配置,但需关注后续销量、毛利率及新能源业务进展。
股票名称 |
申购日期 |
发行价 |
申购上限 |
世昌股份 |
2025-09-09(周二) |
10.9 |
745.7万 |
艾芬达 |
2025-09-01(周一) |
27.69 |
5万 |
三协电机 |
2025-08-26(周二) |
8.83 |
855万 |
华新精科 |
2025-08-25(周一) |
18.6 |
13.5万 |
巴兰仕 |
2025-08-19(周二) |
15.78 |
902.5万 |
能之光 |
2025-08-13(周三) |
7.21 |
702万 |
宏远股份 |
2025-08-11(周一) |
9.17 |
1457.3万 |
志高机械 |
2025-08-05(周二) |
17.41 |
1020.3万 |
股票名称 |
三个月上榜次数 |
买入额 |
卖出额 |
北方长龙 |
47 |
244.24亿 |
243.94亿 |
恒宝股份 |
46 |
233.52亿 |
243.29亿 |
上纬新材 |
30 |
127.37亿 |
123.94亿 |
南方路机 |
28 |
48.13亿 |
47.52亿 |
塞力医疗 |
26 |
52.19亿 |
43.74亿 |
江南新材 |
26 |
18.63亿 |
16.70亿 |